回主頁
編號 28639 [人氣:149]
日期 2025/6/10
標題 【中肯報導】教育焦慮/小一先修班、衝刺班熱 專家憂「學科巨嬰」
內容
【中肯報導】教育焦慮/小一先修班、衝刺班熱 專家憂「學科巨嬰」

●整理/何耿旭(高教產副理事長)

【編按】岡山國小林晉如老師接受聯合報記者專題採訪,提出專業看法與建議。記者同時採訪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專業中肯的報導,值得您閱讀,以下僅為部分內容節錄!全文閱讀僅限72小時,歡迎訂閱媒體報導。

全文閱讀
https://vip.udn.com/vip/share/58a4395a148cc20a9d44152444135307

2025-05-23 07:30聯合報 / 記者董俞佳
國、高中升學階段常見的「衝刺班」,悄悄向學前幼兒蔓延,坊間補習班出現各式「小一衝刺班」、「小一銜接班」,主打讓幼兒園大班畢業生提前在暑假就能學習國小學科,標榜無縫接軌國小生活和課程,內容涵蓋注音符號、基礎國語認讀、英文ABC、數學概念等,全方位打造「超前部署」學習。專家提醒,「贏在起跑點」的思維恐讓孩子過早進入課業競爭,反而剝奪探索學習的樂趣與建立自主能力的時機,家長應避免養出「學科巨嬰」

第一線國小教師也觀察到類似現象。高雄市岡山國小教師林晉如表示,「小一衝刺班」的盛行,反映出家長對未來競爭力的焦慮,也讓許多幼兒園在家長壓力下提前進入小學課程。她指出,有些孩子一入學就會拼注音、十進位加減法,甚至完成整學期教材。但這樣的「超前」只是短期現象,到中高年級後反而拉不動。

林晉如表示,許多先學過的孩子只是記憶知識,學習策略與理解能力未必成熟。當課業難度逐年增加時,這些學生常會出現落差與挫折。「以前念得很好,高年級怎麼『走鐘』了?」她指出,這正是過度超前造成的錯覺與副作用。

除了學科之外,教師更擔心的是孩子生活能力的斷層。林晉如直言,真正能幫助孩子銜接順利的,是具備基本自理與社會互動能力,例如:能安靜坐下進行15分鐘活動、會整理書包、收拾餐具、穿脫衣物,懂得聽指令、舉手發問、與人合作與輪流等等。

「現在有些孩子題目寫得出來,卻不會自己洗餐盒、喝水還要等大人幫忙。」林晉如指出,這樣的孩子在低年級雖能應付課業,但隨著升高年級,往往被形容為「媽寶」、「巨嬰」,反映出的就是生活能力未跟上。

【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何耿旭表示,少子化之下,補教市場持續壯大、衝刺班風潮不斷,甚至往低年齡發展,這其實是「業者製造焦慮」的結果。「補習班從來不是教育體制要消滅的對象,卻愈消滅愈多。因為恐慌還在、比較還在,補教就有市場。但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元嘗試,累積豐富經驗,將來在人生選擇上更具彈性與可能,而不是訓練成讀書機器。

何耿旭表示,台灣的孩子並不缺大學唸,家長反倒要鼓勵孩子多元嘗試,累積豐富經驗,將來在人生選擇上才更具彈性與可能,而不是只訓練成傳統的讀書考試機器而已,若只糾結在起跑點和頂尖大學,就太可惜了。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