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頁
編號 28656 [人氣:124]
日期 2025/6/20
標題 【特教參訪】1140612高醫小兒神經科ADHD自動化評估工具及AI情境教室參訪活動心得分享
內容 【特教參訪】1140612高醫小兒神經科ADHD自動化評估工具及AI情境教室參訪活動心得分享

●文:林慧青(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特教委員會副主委,龍華國小教師)

非常感謝產業工會辦理這麼優質的參訪機會。一開始看到「AI教室」這個主題就讓我感到十分期待與好奇。此次特別感謝高醫林主任(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林龍昌主任)的熱情接待與精彩分享,透過他對AI自動化評估設備與智慧教室的介紹,讓我不僅了解智慧醫療科技的實務應用,也看見醫學教育如何與AI技術融合,進而對智慧醫療科技的實際操作與未來發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這次參訪讓我深刻體會到,在醫療現場導入AI技術的同時,教育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科技與教育能跨域緊密結合,讓智慧醫療持續創新與進步,也讓教育現場更符合實際需要。

【編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常見的疾病,發生率約5%-10%(國內約7.5%),國內平均每班小學生中即有約2-3位具ADHD特質的學生。目前臨床診斷多仰賴SNAP-IV量表(由教師及家長填寫)結果與電腦化注意力測驗(如MHS Conners CPT 3與K-CPT 2)所提供之注意力、衝動控制、專注持續力與警醒度等數據做為參考依據。

為提升診斷的客觀性與準確度、克服臨床上對ADHD過度診斷及診斷不足的問題。高醫於114年4月17日召開記者會,發表「ADHD人工智慧情境教室」之階段性成果。此系統由高醫小兒神經科林龍昌主任、義守大學電機系吳榮慶教授與高科大資管系歐陽振森教授共同研發。透過結合模擬教室情境、設置椅腳荷重感測器的課桌椅、眼動追蹤設備與身體活動監測裝置,進行全方位多元行為數據的蒐集與分析,進一步協助ADHD臨床客觀診斷與藥物療效評估。依據其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此系統,ADHD診斷準確率幾乎為傳統SNAP-IV量表的兩倍。

本會得知此訊息後,即與高醫小兒神經科林龍昌主任聯繫,進行本會特教委員會全體委員參訪事宜,讓第一線特殊教育教師,能深入了解此創新科技之運作機制與應用潛力。透過現場講座、參訪與專家座談,雙方就醫療科技如何落實於教育現場進行深度交流,並探討未來合作可能,期能透過教育端與醫療端的攜手合作,為具ADHD特質之學生,建構更具支持性與有效性的學習環境,提升其學習成效與整體福祉,再次感謝工會對特殊教育的支持及高醫小兒神經科林龍昌主任團隊的鼎力襄助!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