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U自然探索教師社群】1130329高教產拾山野體驗營 教師回饋之一
文/任晏儀(東光國小教師)
【編按】真正的素養教學,是讓學習者置身情境之中,沉浸並涵養,謝謝任晏儀老師願意帶著孩子投身山野,進行一場100%的素養學習。拾山野團隊是由高教產於「KEU自然探索教師社群」培訓的山野講師以及第一社大登山自理社的成員所組成,大家發揮眾人無私之力所集結的優質體驗課程,期待能帶領孩子重拾山野樂趣,未來會繼續辦理相關體驗營活動。
拾山野-溪遊、觀察、生火、攀樹實作學習樂趣多
【初到假仙居】
初到假仙居,孩子們就感受到入口上坡帶給他們的一股「痠」勁,和敏銳的發現了桃花心木的種子,預告了當天會是充實豐富的山林饗宴。孩子們平常的生活範圍多集中在高雄市區,對於親近自然的課程安排,他們很是期待。
【感受油礦溪】
前往溪邊體驗之前,梅菊老師先引導孩子寫下他們原本對溪流想像,有些孩子想到的是開心玩耍的面向,有些孩子則想到危險需要小心的印象,透過幾分鐘的暖身,開始將自己和這片山野連結了起來,緊接著師生一行人前往緊鄰假仙居的油礦溪,孩子們興緻高昂,看到溪流在眼前,幾個同學拿起小石頭投向溪流,濺起的水化彷彿他們雀躍的心情,有幾個心細的孩子發現潺潺溪流有生命的足跡,定睛一看,有魚、蜻蜓,還有青蛙,孩子們一筆一劃地將眼前與大自然生命共生息的景象畫了下來,心靜了,流水聲、風聲、走路聲倏然變得鮮明。
沿著溪畔走著走著,有孩子驚呼:「石頭被風化了!」如同連鎖效應般,學生一個接著一個地打開自然觀察的敏銳度,我們跟著隊伍,一行人走進大小石頭錯落的水道,感受更深刻。
【貼近山野】
帶領我們自然觀察的是信捷主任,我們從辨識樹林林相開始,然後接近樹林認識常見植物,例如:負「荊」請罪的黃荊,橫跨古今依然是山林常見的植物,接著親身感受用自然素材「石」在手做的步道,登階後迎接的就是真實情境的山林陡坡,孩子們對徒手上下坡一時之間感到既刺激又害怕,大部分的孩子沒有經驗,還會回頭問老師:「真的要自己爬上去嗎?」沒錯,透過地形地物判斷實作來練習獨自上下陡坡,雖然老師們在旁安全維護,但孩子們順利下坡之後仍不忘小聲說:「好可怕。」山野教育的真實環境,也讓孩子體驗到進入真正的山林以前,需要有基本的山野知識和準備,此次經驗對孩子而言相當受用。
【生火的知行合一】
高年級的自然課多數孩子有學習使用打火機的經驗,但實際在山林取柴生火,實有段知行結合的過程,國有老師和建富老師教導學生包含生火柴的排法,先用樹枝架構,同時保留空氣流通的通道,從葉片、細樹枝到粗樹枝,由內排到外,然後再使用打火機點火。場景轉移到山林,孩子們剛開始需要經驗遷移的鷹架,稍待醞釀後就可逐漸打開學習的胃口了,當然,此行讓孩子們津津樂道之一的便是自己用心、用眼、用全身去看顧烤成金黃外皮的蛇麵棍了,作為成功習得生火技能的獎勵真是再貼切不過!除了蛇麵棍,孩子們此行大飽口福,謝謝亞平老師疼愛孩子們,特地準備了美味的石板烤肉和柴燒綠豆湯,看著孩子們一碗接著一碗,臉上露出滿足笑容就知道了!
【攀樹高手】
吃飽喝足後,來到孩子們引頸期盼的攀樹,少數孩子有攀樹經驗,不過已是多年前經驗,大多數孩子對於攀樹的知識與技能是一張白紙,攀樹需要全身的力量與協調性,透過老師們按部就班的引導,都能順利上樹成功,但是個別的體能差異與是否懼高,就是因人而異了,孩子們挑戰一次不夠,覺得自己還可以更熟練的大有人在,學習的主動性在此刻展現出來,攀樹沒有空檔,一個接一個輪番上陣,真是謝謝辛苦的吳聯科老師和大芬老師,在太陽下守護孩子們。
即使過了一段時間回憶此行的點滴,仍然可以感受到當下的精彩與收穫,感謝高教產、拾山野教師團隊的帶領,讓孩子在六年級畢業前有一個美好的山野體驗,種下親近山野自然的心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