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研習回饋】「原鄉之旅-看見那瑪夏 」研習 學員心得回饋之二
●文/李玉琴(陽明國中教師)
【編按】113年秋季將辦理「走讀那瑪夏」二天一夜專業研習,參加本次室內課且完成束脩心得800字以上有保障名額。參加本次室內課有優先錄取資格。謝謝玉琴老師用心記錄與回饋,與您分享!
高教產會員皆深知,工會舉辦的活動皆是熱門之選,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報名常一搶而空,甚或只能透過抽籤決定。因此,我特別報名參加了今天的講座,主要是為了爭取工會秋季舉辦的「走讀那瑪夏」二天一夜研習的優先錄取名額。
一開場,每位參加者都獲得了一本精美內容豐富的書籍——《來自高山的堅韌與溫柔---看見那瑪夏》! 這本書的作者群由「高雄第一社區大學自然生態社」的十二位成員組成,歷時三年,從高屏溪一路探索至玉山源頭的楠梓仙溪,最終到達了最高聚落「那瑪夏」。後面的兩年中,他們在那瑪夏進行了文史踏查、耆老訪談、環境調查、生態保護等工作,歷經多少風雨豔陽,才完成了這本族群歷史的著作。我們幸運地無需長途跋涉,也不必忍受艷陽高照,只需坐在「大東文化中心藝文教室」中享受著涼爽的空調,透過作者們的眼睛,就能夠《看見那瑪夏》。
會場中,五位身穿醒目橘色T恤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們身上印著三個大字——「天地人」,一度讓我以為是宗教傳教士。然而,開場後才得知他們正是今天的主角——《看見那瑪夏》的共編作者。五人共同的特點是活力充沛,擁有年輕而開朗的靈魂。
首位發言的王春智老師聲如洪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地理環境、交通公路、人文聚落等資訊有條不紊地呈現,內容繁多且節奏緊湊,王春智老師似乎想在短短半小時內將自己一甲子內力全數傳授給我們,這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三民區」正是「那瑪夏」的舊名。《我的家鄉》這首歌,國語版讓我們感到親切,而族語版則引起了我們莫名感動。我不禁懷疑自己體內是否流淌著布農族的血液?抑或是族語能與每個人的細胞產生共振?
「那瑪夏」本身就是一座絕佳的地質教室,【河流,教育工程單位】、【順向坡滑落、逆向坡崩落】。「人定勝天」這句話在這裡並不適用,人類為了便利與舒適,不斷地開發自然資源,卻對大自然的力量毫無敬畏之心。我們應該以更加謙卑、感恩和敬畏的心態來對待自然。如何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看到這麼多生態環境工作者主動關懷原鄉部落,將「那瑪夏」的神話故事、風土民情以及原鄉的艱辛生活展現出來,讓人真切感受到了「愛土地、愛台灣!」的情懷。
我要感謝工會引入這個議題,讓更多人認識原鄉部落,一同關心人文環境,進而參與其中。還在教職的老師,可以隨時提醒學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未來退休的我們,也可以考慮加入「高雄第一社區大學自然生態社」,開展一個不同的人生規劃,為下一代的環境努力奮鬥。
想解開「達卡努瓦里的7-11」商品售價是否與市區相同的謎團。
想親身探索「那瑪夏」究竟有何魅力,能讓這麼多生態自願者著迷,甘願往返2年的踩踏?
想實際嘗試在高山唯一的加油站「伊比」加滿油下山,體驗汽油因氣溫上升而產生的體積變化,是否會導致油箱爆裂?
期待能有機會參與工會秋季舉辦的「走讀那瑪夏」活動,親自探索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