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研習回饋】「鹽埕文化走讀-小露的奇幻時光」研習 學員回饋之三
標題
訊息類型 [最新消息]
附件檔
LINE_ALBUM_1140608鹽埕走讀研習_250611_47.jpg[300469位元組]

LINE_ALBUM_1140608鹽埕走讀研習_250611_78.jpg[377956位元組]

LINE_ALBUM_1140608鹽埕走讀研習_250611_18.jpg[238473位元組]
發佈日期 2025/6/11 下午 01:48:00 [人氣指數:2777]
內容
【專業研習回饋】「鹽埕文化走讀-小露的奇幻時光」研習 學員回饋之三

●文/鄭淑卿(民權國小退休教師)

高雄自從日據時代填海造陸,設立港口,從前的小漁村,慢慢地蛻變為大商港。光復後,一群大陸人士來台,加上韓戰、越戰,大批美軍來台度假,鹽埕區的發展更是蒸蒸日上。最風光時,高雄稅收的55%都是來自鹽埕區–可見當時的繁華程度。

  夏琳– 一個土生土長的鹽埕人,因為一本「停下來的書店」意外收到小孩的回響,而決定寫一本介紹家鄉的書,順便當導遊書。因此「小露的奇幻時光」這本書誕生了。

  書中主人翁小露坐著輕軌不小心睡著了,竟然從2025年穿越時光回到1979年(全家穿越,阿公、阿嬤、爸媽、堂哥身分不變 )在這時光,她發現:家庭方面—孩子都早熟、懂事,小小年紀就會幫家裡做事。舉凡:打掃、買賣、甚至黑市換匯;學校方面—班級人數高達50人,要穿白衣藍裙的制服,上下學要排路隊,要背九九乘法,各班還有音樂比賽,最不可思議的是,不能說母語。還有老師可以體罰學生,家長還會送藤條給老師,教育自己的孩子;社會方面 —孩子可以串門走巷,有事時鄰居可以互相幫忙照顧孩子,只要有人帶,孩子可以放心地出門。需要資金時,甚至可幫忙呼朋引伴幫忙起會。這些都是少子化,家庭關係疏離,人際關係冷漠的現在社會,難以想像的。可惜的是包容性不足,混血臉孔備受歧視。

  上完室內課,另一個在地人–蕭老師帶我們鹽埕走讀。光榮國小附近是日本遊廓所在。鄰近的新樂街更是顆璀燦明珠,過去有金飾一條街之稱–我的結婚首飾就在這裡購買。現如今則成飲料街,鹽埕的飲料幾乎都發基於此,很少加盟店。而鹽埕人幾乎都是標準的買賣人,經營的美容美髮店、結婚禮服店、書店、麵攤等都是生意興隆。不管是販夫還是走卒,口袋都是麥克麥克。很難想像六十年代美容從事人員的薪資就高達五萬元(民國七十年,我出來教書,薪水11000元,他們的薪資竟是我的四、五倍)。七零年代,我常騎車到鹽埕公教福利中心買日用品,順便逛街。

圓環附近的立體停車場,我看著它矗立。走在街上每人都穿得趴哩趴哩,因而鞋店也比比皆是。我曾在生生皮鞋店,買過一雙船型涼鞋。國小五年級爸媽到高雄打拼,(孩子留在鄉下)先寄住鳳山阿姨家,67年高雄買房子,每到高雄,鹽埕就是我常逛的地方,晚上到大新百貨,就為了坐電扶梯看三樓流洩到一樓的霓虹彩光線,而今就剩一片空地。而七十年分發到高雄中洲國小時,媽還特地在崛江商場幫我買一個皮包,過去木頭搭的房頂,已改成輕鋼架。但人聲鼎沸的商場,只剩兩三間商店開門,唯一逛街的,就是我們這一群走讀人員。附近被房子圍繞的小巷入口鹽埕國小,我曾經去研習過。

  我邊走邊回想著舊日曾在鹽埕,而如今已模糊的記憶。鹽埕的輝煌,雖然已過去。但在有心人的策劃下,憑著過去的榮光,它依然刷著存在感。看那些滿滿排隊人潮的冬粉店、滷味店即可見一斑。